冬季当心青光眼,症状类似感冒胃病

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,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,如不及时治疗,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。

眼内压增高是造成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。眼压超过了眼部组织(尤其是视神经)所能承受的限度,则引起视神经损害,造成视野缺损,甚至视神经萎缩,形成青光眼。

青光眼通常双眼发病,但是可以首先在一侧眼睛表现出来,多数患者无任何不适或疼痛症状,少数患者症状较重,如视力模糊、头疼或眼疼,恶心或呕吐,灯光周围的彩虹晕及突然失去视力。

蔡医生提醒,冬季是青光眼的急性高发季,由于青光眼急性发作时,表现为剧烈眼痛、头痛、怕光流泪、视力极度下降,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很像重感冒或胃肠炎,不少患者就当自己是小病,医院内科看病,往往都延误了最佳的就医时机。

  

冬天到了,市民开始注重保暖,以防感冒、心脑血管等疾病复发。但是,少有人想到眼睛也需要保暖。如气温骤降,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短时间内眼压急剧升高,患者会突然出现头痛、眼睛胀痛、视力下降,同时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极易诱发青光眼。

  

另外,冬季室外寒冷,屋里暖和,青光眼患者在外出时如果突然经历由热到寒的温度变化,很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。特别是有青光眼的老人,由于身体调节功能差,温差过大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中枢,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了眼压,造成眼压波动,进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。

蔡医生建议,有青光眼的老人外出前最好找个温度的“过渡段”,如可以在楼道里待一会儿,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,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。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做到情绪平稳,避免疲劳以及少量多次饮水等(一般一次饮水量以不超过毫升为宜)。

青光眼是目前世界上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。青光眼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视功能损害,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。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丧失(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)通常是不可恢复的。

  

据了解,青光眼是我国的眼科常见眼病,主要人群的发病机率约为0.21%~1.64%,一般来说,4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3.5%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青光眼危害眼部健康甚至导致失明呢?

  

青光眼高危人群需要特别   

1、35岁以上,长期未做眼部检查的朋友从现在开始,医院做一次常规体检。

  2、有青光眼病家庭史的朋友,每半年就应做一次检查。

  3、高度远视及近视朋友,需要每半年定期检查。

  4、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上青光眼,需要特别注意。

  

此外,生活中如有头痛、眼痛、虹视,一时性视力模糊的发作史,也就及早做眼部的常规体检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甲减治疗的最佳办法
国庆健康饮食秋季如何护肤nbsp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wvlm.com/qgyzl/2161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|